南京财经大学的“文化数字化传承”团队于2025年8月18日于江宁区古村落进行实践。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,数字化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,而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,也在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。南京,这座历史文化名城,正见证着一场数字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。
江宁区的一个古村落,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记忆,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。然而,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,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逐渐被岁月尘封,面临着被遗忘的困境。南京财经大学“文化数字化传承”团队的到来,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团队抵达古村落后,迅速展开了全方位的调研工作。他们穿梭在古村落的大街小巷,与当地老人亲切交谈,深入了解每一项民俗活动的起源、发展和传承情况,认真记录每一个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步骤和技巧。在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后,团队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,对古村落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整理。
3D建模技术成为团队呈现古村落建筑风貌的有力工具。他们通过精确的测量和细致的拍摄,将古村落中的每一座建筑,从古老的庙宇到传统的民居,一一进行数字化建模。在建模过程中,团队成员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无论是建筑上精美的雕刻花纹,还是独特的建筑结构,都被栩栩如生地还原在虚拟模型中。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,线上虚拟展览成功上线。这个展览一经推出,便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,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也能通过互联网,足不出户欣赏到古村落独特的建筑魅力,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。
对于传统手工艺,团队采用照片记录的方式,将竹编、木雕等制作过程完整地拍摄下来。他们邀请手工艺人现场演示,从选材、设计到制作完成,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多角度、高清拍摄。在后期制作中,团队精心剪辑视频,添加生动的解说和背景音乐,使其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。这些视频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发布后,迅速走红,获得了数百万的播放量和大量网友的点赞、评论。许多年轻人被这些精美的传统手工艺所吸引,纷纷留言表示想要学习。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,团队还制作了详细的教程视频,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。

在民俗文化方面,团队关注到古村落每年举办的传统庙会,这是当地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,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团队运用虚拟现实(VR)和增强现实(AR)技术,对庙会进行数字化呈现。参与者戴上VR设备,仿佛置身于热闹非凡的庙会现场,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舞龙舞狮的欢快氛围,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,与现场的“虚拟村民”互动交流。这种沉浸式的体验,让民俗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,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除了技术层面的工作,团队还积极开展文化活动,增强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。他们在古村落中举办文化讲座,向村民介绍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和成果;组织手工艺培训班,邀请年轻人参与,让传统手工艺后继有人;与当地学校合作,将古村落的文化课程纳入学校教育体系,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。
在团队的努力下,古村落的知名度不断提高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。这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,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,还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到乡村传统文化的价值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到感染,选择回到家乡,参与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来,为古村落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南京财经大学“文化数字化传承”团队的实践,是南京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。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,南京的乡村正焕发出新的魅力,实现着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。相信在未来,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多人的积极参与,南京乡村振兴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,一幅幅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新画卷将徐徐展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