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科建设

Discipline Construction

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> 学科建设 > 学科方向 > 正文
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> 学科建设 > 学科方向 > 正文

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简介

发布者:公管院 发布时间:2023年03月16日 16:37 浏览次数:

一、学科概况

  公共管理是人类活动的社会性需求使然,具有悠久的历史。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,公共管理学从公共行政学演变而来,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。对于公共部门的专门研究始于19世纪末、20世纪初,1887年威尔逊 (Woodrow Wilson)在“行政之研究”—文中,确定了公共行政的基本研究方向,以怀特  (Leonard D. White) 的《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》和威洛比(William F.Willoughby)的《公共行政原理》两本著作的出版为学科建立的主要标志。从建立到现在,公共管理学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。

  第一个阶段 (20 世纪 10—60 年代):公共行政学阶段。研究对象侧重政府,目标主要是提高行政效率,重点研究领域包括行政组织、行政决策、行政领导、人事行政、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、行政监督等。

  第二个阶段 (20 世纪 60一70 年代):公共政策阶段。研究对象从行政组织扩大到公共政策和部门行政管理,包括社会保障、公共卫生、环境与资源、科技、 教育等领域。

  第三个阶段 (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):公共管理学阶段。研究对象进—步扩展到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社会自主治理。强调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,让市场和社会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突出公共服务中市场机制的引入,通过竞争和公民选择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。提倡积极吸收私人部门的有效管理模式和技术改进公共部门的管理。

  公共管理产生于西方国家,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逐渐地引入我国,80年代中期少数高校设立了行政管理系,21世纪初各重点院校陆续成立了公共管理学院。  该学科与中国的改革发展、科学管理、城市化进程、现代政府和公共决策息息相关。对我国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和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在引进西方学术成果的过程中,我国研究人员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和实际,进行了学科本土化的改造。

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、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,过去那种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形式,已经无法完全有效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,建立一个富有灵活性和创造性,能够满足多样和动态需求、高效、透明和负责任的政府,形成公共管理多元主体共治的新格局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。这对于公共管理学科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。

   二、 学科内涵

公共管理是—门研究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。政府等公共组织及其管理活动是公共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。研究内容包括组织结构、过程、功能、行为,及其组织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,具体包括公共组织、公共政策、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、非营利组织与第三部门管理、司法行政、政企关系、社会保障、教育行政、土地政策、电子政务等。

公共管理的知识基础是与之相关的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。公共管理属于社会科学范畴,它与社会科学的其他研究领域具有密切的联系,包括管理学其他学科、政治学、经济学、社会学、法学等。公共管理的知识基础,既涉及一般性的管理知识,也与公共活动本身的知识内容有关,比如卫生、社会保障、教育、土地管理等。

管理所采方法是学研般方法。研针对究问题,在特定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思想指导下,从一切可以利用的研究方法中,选择比较适当的方法或方法组合,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分析,以促进知识的增长和实践的改善。可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经验-实证研究、历史-诠释研究和批判性研究等多种分析方法和技术,具体包括  案例研究、比较分析、假设检验、实验、演绎论证、哲学批判、行政和政策过程分析、调查、资料(内 容) 分析、统计计量、网络、地理信息系统、仿真模拟等方法。

三、学科范围

   公共管理活动涉及的范围广泛,从教育、文化、卫生、科学技术到社会保障、土地资源等。与此对应,公共管理也有不同的分支学科。目前,我国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包括以下6个学科方向:

   1.行政管理:以管理公共事务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为研究对象,研究其结构、功能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,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,如组织、决策、沟通、协调、监控、评估等。

   2.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:以医疗卫生服务的组织者、提供者、支付者和消费者为主要研究对象,分析社会、经济、环境、生物、行 为, 医疗卫生的基本结构 和服务过程,以及医疗卫生体系对改善社会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。

   3.教育经济与管理:研究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、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,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,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方式及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,研究教育系统、教育制度、教育行政、教育政策、学校制度、学校组织管理、教育评价等间题。

   4.社会保障:研究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机制,探索科学的社会保障政策及其实施,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,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和需要,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,增进社会的和谐发展。

   5. 土地资源管理:以研究人地关系为核心,探索土地资源的特性、区域差异、配置规律等,探讨产权机制、经济机制、政策措施在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作用规律,研究土地资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,探索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与管理技术。

   6.公共政策:研究政策的制定、政策的执行和政策的效果评估等公共政策过程环节,探索有关公共政策的规律,以提高政府公共政策质量。

  四、培养目标

   公共管理学科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,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,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种实践性的工作或者专门研究工作。教学工作要考虑社会发展变化趋势,培养学生掌握宽广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方法技能, 毕业后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,开展创造性的工作,适应学习型和创新性社会发展的要求。

   1.硕士学位: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,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高级专业工作的能力,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学科的 专业外文资料。

   2.博士学位: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,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与方向,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,并能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作中做出创造性的成果, 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,并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。

  五、相关学科

   管理学其他学科、政治学、经济学、社会学、法学、统计学、心理学等。

(以上学科简介来源于《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》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)

  六、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简介

   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系“十四五”江苏省重点学科,目前设有行政管理、土地资源管理、社会保障、教育经济与管理、粮食与物资储备管理5个二级学科点(学科方向),并具有以下优势特色:

(一)彰显粮食经管特色。我校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粮食院校,为国家粮食局和省政府共建高校,在粮食经济领域取得诸多重大原创成果。依托粮经学科优势,致力于培养基层公共部门人才的社会经济治理能力,与已有一级点形成错位发展。

(二)直面基本国计民生。土地与粮食安全管理方向服务国家粮食重大战略需求,社会保障方向重点研究养老制度设计,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聚焦教育均衡发展,行政管理方向侧重基层政府权能与制度创新研究。

(三)依托学科交叉优势。土地与粮食安全管理形成土壤质量、耕地保护到粮食安全的研究链。社会保障团队建有省重点研究基地,融合公共财政和养老制度设计,近五年获批国家级课题10项;教育经济与管理团队为省高校哲社优秀创新团队培育点,在公共管理、教育与经济交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,获省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、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
 

 

 

 

请升级浏览器版本

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。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。